台東美食誠實說|漂流木餐廳:沒有步調很慢的離島蘭嶼餐廳,是錯置菜市的窘迫與喧囂

因為Mr. Child被邀來蘭嶼做兩天的客座廚師,所以我也就當著跟屁蟲,回到睽違一個多月的蘭嶼,用觀光客的心態到處踩點,去那些過去因為工作超量耗盡體力,遲遲無法體驗的觀光景點與在地餐廳。原先是想寫波波黛莉「39號特案」的觀影心得的,但想,既然來了蘭嶼,感受的是離島隨性的風情,那就先隨意地寫有關蘭嶼的東西吧!

在蘭嶼,我和Mr. Child若是結伴的話,因為Mr.Child在飲食方面有固著的習性(抗拒吃沒吃過的餐點及店家),再加上蘭嶼當地餐飲每天營業的店家很少,大多走隨性路線,想開就開,想休息就休息,所以我們幾乎都在認真營業的「藍的魚」餐廳解決我們的用餐需求。

但我不是「明日邊界」的湯姆克魯斯,我沒有辦法每天、每天一直重複吃著「藍的魚」的炒嶸螺(詳情請看藍的魚食記),所以我向Mr.Child說:「哪一家都可以,就是不要『藍的魚』」所以我們就來到了漂流木餐廳

店家位址

蘭嶼總共有六個部落,以開元港為出發點,逆時針排序的話,分別是椰油、漁人、紅頭、野銀、東清與朗島,其中椰油、紅頭、朗島跟東清因為規模比較大,行政劃分的單位是村,而漁人與野銀,分別依附在紅頭及東清的行政區域下。

漂流木餐廳則位在紅頭村24-2號

特色

室內裝潢

取名叫「漂流木」,店內的陳設及擺設也充分表現出循環利用、環保、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標語。

梁柱到屋頂的部分,用裁切過的木條包覆住,製造出樹木枝幹衍生的樣子

店內設計將吧台坐在正中央,而廚房的部分,似乎藏在往二樓樓梯隔壁的小隔間中


座位區底下鋪的是砂石,帶出有沙灘的意象


菜單表達方式

在來漂流木餐廳之前,有看過他們的菜單是寫在瓦楞紙上的照片,跟台東市區正氣北路上的彩色果泡沫紅茶一樣,是一種質地粗糙的美感,但漂流木餐廳表達方式顯的更粗暴一點,由店員(應該是小幫手)拿著展開的瓦楞紙箱,站在你身後或是面前(因為我們坐在吧台,所以是站在身後)大聲並快速地念完餐廳裡提供的主餐與飲料,讓客人儘速做完餐點款項用餐的決定。



用餐氣氛

菜單的揭示方式陳囂,店員忙碌地在吧台中轉來轉去:收拾餐盤、洗碗、打冰沙、送餐…再加上店內音樂播放飲料過大,坐在吧台區的我們,彷彿錯置於熱鬧、擁擠的菜市中,四面八方傳來的噪音與急迫節奏,讓我們感到備受壓迫,只能想盡辦法儘速用完餐,才能到外頭呼吸屬於蘭嶼的炎熱、緩慢及慵懶的空氣。

食記

鹽烤豬肉飯

餐點的表現方面,份量是足夠的。

Mr. Child吃的是鹽烤豬肉飯,但Mr.Child 反饋口味不佳。因為Mr.Child是個飲食固著的人,我沒偷他的鹽烤豬肉來吃,不知他的個人主觀意識是否與我有極大的差異。

不過,我有吃了他的鹽烤豬肉飯配菜,滷豆干、空心菜跟與玉米筍,的確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昇。
鹽烤豬肉飯擺盤方式走傳統風味餐既定印象,採舖個大葉子墊底的陳設方式

青醬干貝鮮蝦義大利麵

我吃的是青醬干貝鮮蝦義大利麵。起司碎給的大方,青醬的部分則是使用的是台灣的九層塔,香氣濃烈,是極為安全的調味方式,但油脂不夠,似乎是在製作青醬的過程中沒有加入堅果類的食材,但麵體的部分我覺得表現是出色的,若能再帶有些微麵心就更棒了,不過,台灣人的用餐習慣還是以煮透的義大利麵為喜好為大宗,所以要找到滿足我這樣的期待店家也不容易。
蝦子的部分其實是因為我第一時間忘記拍照,就先叫Mr. Child播完蝦殼再擺放拍照的

附餐

漂流木餐廳的餐點規則是這樣,除了主食都會附紅茶外,只要是義大利麵品項,還會另外附蒜味小吐司、薯泥(也有可能是山藥,但兩者的味道都不明顯)與濃湯。薯泥我懷疑是直接用調理機打的,因為吃下去的口感像泡沫一樣在嘴中化口,油脂極淡,調味也是,吃不出到底是做帶鹹的薯泥還是帶甜的薯泥。

但濃湯的表現是不錯的,雞湯基底與鮮奶油比例都抓得不錯,不會過於清淡。

附餐的飲料紅茶,使用的是荔枝風味紅茶(但我後來爬了google 評論店主的回覆,他說明使用的是混著果乾跟玫瑰的紅茶基地風味茶,可我喝起來的感覺就是荔枝紅茶),是在窘迫的用餐過程中,讓我唯一舒心的風景。

後記

很多來蘭嶼的人,包括我,就是為了尋找不同於大島的緩慢步調,才會寄望來到比較不那麼商業化的離島,與其共同生息,徹底清洗那長久被「匆忙」、「沒時間」為名的汗漬,所染黃的外衣,所以蘭嶼當地商家的google給星與評論,總是被幻想滿溢的浪漫情懷感性因素所干擾,不太那麼的準確。

當然,評論總是主觀的,就像我一直以為我是個理性腦,但經過此次用餐後,我才發現我是一個浪漫到不行,又極為敏感的旅人。

也許我心中的漂流木擱淺的地方,尚不在此處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