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的餐廳跟小吃有一個特色,就是它們網路社群打美食廣告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都不會提及自家的店到底在哪裡,連個大概位置都不給,只會跟你說:「今天有營業喔!」,所以初來乍到的旅人,要從當地網路社團尋驥美食有些困難,就算知道了確切地點,到了目的地,店家也不一定有開,而且還是第一天去沒開、第二天去沒開、第三天去還是沒有開。蘭嶼店家的營業時間,跟疑似神盾局上班的另一半一樣,一整個很撲朔迷離。藍的魚算是蘭嶼當地每天營業的店家了,至少我跟Mr. Child肚子餓想吃外食的時候,它都有開。
蘭嶼店家的名稱大多用有蘭嶼的諧音或小島的意象來取名 |
餐廳與民宿複合式經營的方式,也是蘭嶼常見的景象 |
蘭嶼飲食文化的改變
離島資源有限,主要物資都是依靠台灣往返蘭嶼的船隻進行補給的動作,就連食材也不例外。
蘭嶼當地居民的飲食,因為早期的日治時代統治、國民政府選定蘭嶼做為重刑犯監獄既勞動場所、再到國小學校營養午餐的普及,當地人的飲食習慣跟台灣人已經同化了,料理方式也幾乎相同,所以要來蘭嶼尋找真正原鄉的味道,也很難了。
所以外地人來蘭嶼,縱然嘴裡齒間是雅美的傳統飲食─「芋頭」與「飛魚」,但吞下去的,還是台菜的滋味。
食記與飲食推薦
菜單
菜單就固定這一張,此為正面 |
菜單的反面 |
食記
會常來吃藍的魚,除了Mr.Child 挑食,對於飲食體驗踩雷這件事非常不能接受,所以大多只吃固定的店家或餐點這個原因外,還有就是藍的魚與蘭嶼其他餐廳相比,既不是料理包,而口味也比較有固定在水準線上,且價格相對於其他餐廳來說,要來的親民許多﹝當地機關迎新送舊,也常選擇蘭嶼海產店與藍的魚這兩間店做聚餐﹞。若以兩個人單點、不吃合菜的消費型態,大概消費落在一千多左右。
藍的魚在不同時段去用餐,煮菜的人也有差。如果是下午四點左右比較空閒的食段去用餐,煮菜的大多是老闆娘,但到了大概下午五、六點過後的一般用餐時間,煮菜的人就是老闆了。而為什麼我會吃的出來煮菜的人有換手,是因為老闆娘調味比較不準的關係,鹹甜下不到味,所以一吃就吃得出來。
雖然說老闆煮菜味道比較精準,但是用餐時段只要超過兩桌的客人,上餐次序就會開始亂掉或是出現塞車的狀況,我想會老是出現這個問題,應該是在備料這個前置作業上沒有做得很扎實的緣故。
白灼蝦
蝦子僅用川燙的方式料理,再沾哇沙米醬油食用。
快把蝦子吃完才想到要拍照。 |
炒麵
炒豬肉
炒豬肉我點了好幾次,發現藍的魚都是以類似回鍋肉的烹調方式料理。
回鍋肉料理的組成主要有幾個元素,大概是先用薑片與蒜片、辣椒片爆香,調味用豆瓣醬作為鹹味來源(或是豆瓣醬與甜麵醬混搭),甜味來源則來自二砂,接著再放入熟透的五花肉片、已經過油去臭味的豆干片、高麗菜塊、以及青蒜段,輔以些許米酒入鍋(豆干與高麗菜可擇一或混搭),大火快炒後即起鍋。但藍的魚炒豬肉的調味方式,大多僅用醬油與甜麵醬做鹹味來源(我只吃到一兩次有使用到豆瓣醬),也沒有薑跟青蒜做辛香味,比較像是醬爆料理去做回鍋肉這樣的烹調方式。
這次炒豬肉煮太鹹,所以又另外加點半碗白飯來配菜吃。 |
炒蠑螺
Mr. Child跟我說,新鮮的蠑螺在蘭嶼才有,而台灣若要吃到炒蠑螺的話,大部分都是冷凍的,口感不佳,而一般人(遊客)想要直接在蘭嶼買新鮮的蠑螺也沒有辦法,但藍的魚就是有門路把蘭嶼的蠑螺全部收購起來(就是壟斷)。
我問Mr. Child說:「炒蠑螺只有這種方式嗎?」,Mr. Child回答,就是只有這種方式。先用薑絲、蒜頭爆香後,新鮮蠑螺加醬油、糖、烏醋調味一起入鍋大火快炒,再後放九層塔添香起鍋,這樣吃起來蠑螺的口感,啵啵脆脆的,彈牙又不老。藍的魚的炒蠑螺味道比較穩定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