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位置與營運時間
開店緣由與現況
三姊妹米苔目之所以叫三姊妹米苔目,想當然爾,起店之初就是有三個姊妹在共同經營這家米苔目麵攤,所以才取名做三姊妹,但現在實際上在經營的,三姊妹現在只剩下大姊一人與兩個弟弟與弟媳共同經營這間米苔目﹝三姊嫁人了,而二姊與其中一個弟弟出走了,在新生路上另開一間二姐的麵店)。
店內分成左右兩個用餐區用餐 |
這樣算算,也經營好幾十年了。
特色
台東的米苔目有一個特色,除了基本的肉燥做麵底外,還會加上柴魚片提味,更增一股鮮甜,三姊妹米苔目也不例外。他們使用的柴魚片來自本地經營名產多年的山海關﹝就我所知,台東蠻多米苔目都跟山海關拿貨。﹞
食記×美食推薦
米苔目
我點的是乾的米苔目。平常我吃麵食也是偏「乾」,就跟烹煮米飯一樣,我認為水分過多,食材特有的香氣就被稀釋了。
招牌上寫明賣米苔目的商家,通常米苔目是自製基本款,三姊妹米苔目就連三絲丸與肉羹都是自己做,而不是向外批貨,但很可惜的是,他們的米苔目品質沒有很穩定。當下我吃到的米苔目Q彈度略嫌不足,倒有些像油麵的口感,而調味湯汁的部分,似乎沒有將燙過米苔目的水完全瀝乾的緣故,味道有些稀釋了,要吃到完全浸到湯汁的米苔目位置,才可以感受到柴魚特有2的微帶酸氣的甘甜滋味,如果要以具象來形容這樣的感覺,有點像是前半生拚命攢錢養家,每天吃的是普通的肉燥乾麵,到遲暮後,才有空閒與老伴牽手夕陽漫步,享受人生的回甘滋味。
三絲丸
粉腸湯
調味十分到位,除了薑絲不嗆口外,起鍋裝碗後淋上的米酒,讓粉腸湯變得更鮮甜﹝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酒味太重,但我覺得粉腸湯或是四神湯這類的湯品,米酒沒有加到一定的量就少了一味道﹞,至於主角粉腸,處理的得夠軟爛又有嚼勁,且極具份量,建議平常黑白切就愛點粉腸做小菜的人,可以直接點粉腸湯,享受像一鴨三吃般做粉腸兩吃的快感。
意麵
意麵我當然也是點乾的。
意麵的表現顯然要比米苔目要好上許多,除了意麵川燙的時間恰恰好讓麵體QQ外,因為意麵麵體本身扁平清透的關係,可以輕易地沾滿湯汁,讓客人感受到完整、不留一絲空隙,麵湯結為一體的拌麵。這吃食意麵的過程,是一種稀哩呼嚕的爽快感。
說實話!我覺得三姊妹米苔目應該用乾意麵做招牌才是!
肉羹湯
因為有吃到帶筋膜的肉羹,所以很輕易地就可察覺到這是三姊妹自製的產品,而我當天吃到的肉羹是Q彈且夠味的,但羹湯的部分,走的不是香菇肉羹這種的濃烈風味,而是簡單到我難以想像的蛋絲羹﹝就只有蛋絲,什麼都沒有﹞,既沒有香菇或蒜頭的香氣,嘗起來也僅有單一層次的甜味而已,縱然其上附了香菜,吃了還是膩口,需得另外添加桌上的黑醋才有辦法大量食用。
燙青菜
燙青菜燙的時間抓剛剛好,吃起來還有脆脆的感覺,只可惜調味方式讓我沒有辦法接受,真的太鹹了。我還特意在不同時間點吃了兩次,想證實三姊妹的燙青菜是不是固定這樣的做法─醬油膏+蒜泥+柴魚片,沒想到真的是!
柴魚雖然鮮甜,但本身就帶鹹味,燙青菜若要特意要加柴魚的,那麼醬油膏就最好不要加的那麼大方,畢竟,青菜的本質不像皮蛋豆腐那麼扎實,空隙很多,只要一點點鹹味就夠了,不如將醬油膏改成放在意麵裡的肉燥滷汁也比較好,既有肉香味,又帶油脂。
滷肉飯
滷肉﹝肉燥﹞的作法有百百種,我自己是習慣將肉丁炒白,看到白油的顏色開始些呈現淡黃色後,就加入大量蒜末爆香,並開始醬油與糖調味半悶煮一段時間,等到準備收汁時,再加入油蔥酥增添香氣。但三姊妹的滷肉飯我沒既沒看到油蔥酥的殘末,也吃到油蔥酥帶酸的清香,應該就是基本紅燒底而已。說穿了,就是普通的魯肉飯。但白飯的部分,很明顯吃得出來是花東一帶米心偏硬的白米,這種白米煮出來的白飯,粒粒分明,很適合搭配醬汁或是燴料一同食用,像意麵一樣,可充分地將湯汁吸附。
滷蛋
看到這個滷蛋網路上蠻多人推薦的,而吃起來也的確名不虛傳,一吃下去,是濃濃的醬香與蛋香交錯並留於齒頰中。主要因為滷製的時間夠長,才滷到蛋白的切麵完完全全地呈現醬色的狀況,也因為長時間加熱的關係,三姊妹的滷蛋跟一般切仔麵攤的滷蛋相比,口感是較為偏硬的,硬度介於超商茶葉蛋與東池便當的豆乾之間,
後記
有時我們會因為一時的經驗,就認定某間店的產品印象就是如此,永無翻生的機會了,但是店的經營就跟人在學習的過程一樣,人會進步,店家也會進步,反之亦然,就以米苔目來說,觀光客常吃的米苔目跟台東人自己在吃的米苔目就不太一樣,而當地人推薦比較好吃的那間,我自己下去嘗試比較,感覺也沒有特別的突出(當然也有可能是我選錯餐點的呈現方式),換句話說,美不美味其實是很主觀的,而吃食這個行為,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只是我們常把消費f全部的體驗感都投射到食物裡面,但僅用「美味」這兩個字來呈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