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勝安宮的路有點崎嶇,附近都是小巷子有點難繞,轉了好幾個彎右轉錯彎,最後才到達目的地。 |
我忘記瘋狂拍照了,後來發現只有這張,剩下的就用文字補強吧! |
再談分家之前,我們了解王母娘娘拓展信眾的方法。基督教拓展宗教勢力方式,是類似用封閉直銷的方式找信眾入會(不好意思,也許這樣的說法會冒犯許多基督徒),有些人會基於若參加教會,可以得到一些人脈資源及經濟支持好處的前提而入會,而王母娘娘拓展信眾的方式,則是用認契子女(乾兒子乾女兒)的方式,把信徒做自己的契子,讓信徒們自由分靈創設宮廟,進而壯大自己的宗教勢力。
接下來說分家緣由的非主流說法
話說王母娘娘最初只認五十個契子女,但是有一位信徒身染重病,求助王母娘娘。痊癒之後,感念神祇成第51名契子,後未獲同意做金身到花蓮北濱開光點眼,借王母娘娘初次降乩顯靈的草廟(現已被虛空無極消劫救世天上王母娘娘下降聖跡紀念碑給取代)做法,一時聲名顯著,讓部分信徒移往北濱參拜,但好景不常,乩童開始無言亂語,信徒們又紛紛回草廟參拜,並迎回北濱之金身,故成為今日的慈惠堂規模。
另外,關於勝安宮及慈惠堂由來,相較於台灣其他宮廟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勝安宮跟慈惠堂就是王母娘娘的原始發祥地。是在民國38年的時候,王母娘娘降乩而來的(所以,台灣所有的王母娘娘宮廟都是從花蓮開枝散葉出去的),而不是像大甲鎮瀾宮或是或奉天宮,祂們主祀的神祉是由大陸迎靈分過來的。
難得來花蓮一趟,原本沒有想要去逛東大門的,想說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就好了,也不用特地去逛夜市湊熱鬧。但在一心街買衣服和店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我最愛的宜蘭香居然跑到東大門去了(其實他已經搬去很久了,是我太長一段時間沒有回花蓮了)。我回花蓮就是要來吃宜蘭香的啊!!!所以立即更改行程,晚上就往夜市衝去。
因為宜蘭香還沒有開,先買棺材板。
忘記拍棺材板的照片了,所以補拍名片 |
花蓮的棺材板之所以有名,應該是跟台南的棺材板做對照組吧!順帶一題,台灣棺材板的創始店在台南,位在卡里沙巴的市場裏面。他的棺材板口味很簡單,就是法式厚片裡面塞味道偏甜的濃湯。就我個人口味來說,真心覺得不好吃。而花蓮棺材板呢?沒有奇怪的濃湯,反倒有多種口味,什麼沙嗲、宮保雞丁跟糖醋都出來了,還附小杯紅茶(現在多奶茶選擇了)對假日晚上想不到要吃什麼的學生來說是個填肚子的好選擇啊!
花蓮的棺材板分有蔣家跟黃家,但我也忘記哪一間棺材板比較好吃了,反正兩間選擇都一樣多。而這次,我是買蔣家。蔣家的棺材板吃起來比以前高中印象進步很多,口感比較不油膩(以前的棺材板超油的),可能是現在在泡蛋液時,有特別注意不要泡太久,只沾厚片表面而已。另外,厚片的麵包部分,吃起來扎實彈牙的口感,而不是空氣麵包,變得比較好吃。我想應該是有找到特定的麵包店配合了。
宜蘭香還是沒有開,先買香腸。買馬告跟飛魚卵口味。普普 |
宜蘭香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個屌店。他以前的位置就擺在中華路的木瓜牛奶前面(就是路邊),晚上九點才開賣,大概賣到半夜一、兩點收攤。沒有固定的公休日,老闆想休息就休息,想開店就開店,但只要他準備開店了,顧客就是大排長龍。而宜蘭香為什麼叫宜蘭香?明明就在花蓮賣,叫什麼宜蘭香!而我根本不想了解,只覺得好吃就好,蒜頭蔥珠給我拚命撒就對了!!!
雖說其他店家五點半就開門了,宜蘭香在東大門開店的時間應是和其他家不一樣,是晚上六點半才營業。和以前在木瓜牛奶前擺的狀況一樣,一開門就有人上門了。宜蘭香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炸螃蟹,軟殼肉多,不過這次去,老闆換人了,炸螃蟹也沒有蔥珠了,只剩下蒜頭跟九層塔,味道真的差了那麼一點,沒有以前的好吃了。附記
以前花蓮的夜市分好幾區。在東大門夜市還沒有成立之前,花蓮的夜市還有南濱夜市跟自強夜市。南濱夜市最著名的就是碰碰車、果汁還有各式各樣的遊戲區,而自強夜市著名的就是小吃。但因為縣長的政策,要把所有夜市及非夜市的路上攤販全部都集中在東大門,做成一個觀光區域,若攤販不搬遷自行在路上擺攤的,全部都開單處理。這也是為什麼自始自終從來不屬於夜市一份子的宜蘭香會搬到東大門去。
東大門的夜市型態,有好有壞。雖迎合外地的觀光客,帶動景點營造的觀光財,但對本地的消費者,卻少了社區消費型態的交通便利與人情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