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用情境對話的方式向讀者介紹阿德勒心理學的內容,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先了解阿德勒的背景及其相關學說。
阿德勒心理學及背景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學派佛洛伊德早期的重要門徒,後因佛洛伊德過分強調性本能而與他決裂,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
自我心理學。
簡易時間軸
阿德勒與精神分析學派決裂
↓
阿德勒創立個體心理學,並成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
↓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立
↓
正向心理學創立,以實驗證明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部分學說內容
個體心理學的重要概念
1.個體心理學:身體與心理是一體的(個體在語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最小部分之義),交互影響。
2.虛構目的論:由個人信念構成,為一種想像的中心目標,引導人們的行為。
3.自卑感:人的行為受自卑感影響,是追求卓越的驅動力。
4.生活型態:幼年經驗中為了克服自卑感而形成的獨特生活方式,反應個人的信念與處理事情。
5.家庭星座:個人的心理狀態因出生序而有所不同,會影響每個人認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對成人後的人際互動有影響。
6.人生任務
A.友誼(friendship):與他人建立關係
B.工作(work):對社會做出貢獻
C.愛情與家人(love):維持親密
D.自我接納:與自己安然相處
E.價值觀、生命目標、宇宙觀:發展精神層面
7.社會興趣
A.個人關心、關懷他人福祉的一種心理狀態。也是個人尋求超越的核心。
B.指個體覺知到自己是人類社會的一份子,以及個體在處理社會事務時的態度,包括:為人類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C.隨著社會興趣的培養,自卑與疏離感會漸漸消失。
D.人們由共同參與活動與互相尊重而表達出社會興趣,此時他們是往生命的光明面發展,而未具社會興趣的人會變得沮喪,生活在黑暗面。
8.此時此刻:人生不是一條線,人生是一連串的點,最關鍵的一刻就在「此時、此刻」。
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創立,以羅哲斯為代表,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的心理學「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和其他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最新分支,研究方向為「能使個人和社區繁盛的力量和美德」。
一些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如亞伯拉罕·馬斯洛,卡爾·羅哲斯,和埃里希·弗洛姆倡導過與人類幸福有關的理論和實踐。最近,這些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關於人類繁盛的理論從正向心理學家的研究那裡找到了實驗支持,即正向思考可以擴充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認為,「秘密」這本書正是正向心理學的實踐。
這本書的特色
他利用深入淺出的對話方式,將艱澀難懂的個體心理學以哲學的道理,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互相質疑攻錯的過程,介紹給一般讀者認識。
為自己而活
藉由哲學家與踢館年輕人的對話,我們可以知道阿德勒認為人們是怎麼看待人生這一回事。
每個人都會主動建構自己的主觀世界,但因為認知差異的關係,所以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目的決定了人們的現在,而非過去創傷影響影響此時此刻,因此,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但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勇氣踏出改變的那一步。
幾乎所有人身上都會背負周遭親朋好友的期待,但是,其實自己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大家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沒有必要為他人的期待而活,來尋求他人的認同,他人的期待落空是他人的課題,失去了它們,我們還是社會的一份子。要為自己而活,因為最後人生還是自己的。
以我自己為例,當初做出為自己而活的決定時,我感到很掙扎,但是想到我總是為父母介入我人生的決定負責,那種長期失去自由只能自己消化的痛苦,讓我感到很不快樂,也對父母這樣自私的行為感到憤慨(一直要我去闖、去試,但成果一概不負責,失敗了就說我抗壓性很低,並拍拍屁股走人),最後我做出了自己人生自己負責的決定,至少自己做的決定都不曾後悔過,而他人期待落空的負面情緒必須由他們自己需要去承擔,一昧地被當無聲的出氣對象,並行為迎合他們所好,最終只是將他們寵壞而已。是我在過我的人生,而不是他們在過我的人生。
被討厭的勇氣
林全在就讀輔大時,商學院院長張宇恭寫給他一段話:「做事情難免得罪人,若好人不罵你,則壞人便罵你;若壞人不罵你,則好人便罵你;如果人人都不罵你,那麼你就成了鄉愿。」每個人的觀點不盡相同,不管如何做,都會有不認同的聲音出現,若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只是為他人而活,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換句話說,所謂的自由,其實就是被人討厭。
回到前段話所說,有人討厭自己是他們的課題,是他們的選擇,倘若彼此關係只因為唱反調就會崩壞,那這樣的關係從一開始就無需建立,就算主動拋棄也無所謂,即使沒有他們,我們還是社會的一份子,依然透過主動參與而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因此,人際關係的王牌掌握在自己手裡,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找到自己的價值
書裡面提到一段話:「主啊!求你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賜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物;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間的差異。」過多的自我意識(不管是介入他人生活方式或是要尋求他人認同而害怕被人討厭)只會牽制自我,並自尋煩惱而已。沒有人是完美的,當自己發現無能為力之時,就坦然接受那做不到的自己,並盡最大的努力往目標邁進。
當我們能幫助其他人時,無論是實質上的貢獻也好,或是精神上的助力也好,我們就能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無須尋求他人的認同來肯定自己。因為,從他人尋求認同來判斷自己價值都是不自由的,只有由自己主觀判定自己的貢獻能力,才能不受限,而得到真正的幸福。
活在每個當下
若將由生到死這段過程當成一條由始點到終點的連接線,那麼在這條線中,又有一連串的點幫助這條線串聯起來,而成為人生。所以,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
其實我們都生活在當下,看不到過去,亦看不見未來。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做吧!想要實現什麼,現在就去實現吧!每個當下都是改變的契機,只要認真過生活,就算沒有目標,將來也能到達某個地方。
結語
由於與家人相處間的挫折,我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最終導致憂鬱症狀發作。在這積弱不振又沮喪的時間裡,我很努力地反省周遭的各個人事物,包含我自己,到底環節錯在哪裡?為什麼我會深陷憂鬱的情境無法自拔?究竟人生的方向是什麼?我又能做到什麼地步?同時間,我亦努力找尋開拓心靈的解藥,嘗試用各種角度去思考我所面臨的困境,並自我解嘲,甚至想通了,選擇和憂鬱和平共處。
我覺得,憂鬱最典型的心靈病徵就是活在過去,並害怕未來,所以對各樣事物踟躕不前,但總不能什麼事都不做,生活還是要過。因此,我決定在生活的每個階段,用設定小小目標的方式,也許是認真做菜一個月或每天運動三十分鐘這種小事,實現它,而找到生活的重心,這也就是阿德勒所說的實現式的人生。
「被討厭的勇氣」出的太晚了,如果早看到這本書,我就不用經歷那麼長的思考及摸索過程,而過我自己的實現式人生。是的!我早在過阿德勒提倡的社會人生活了,這本書這麼晚出實在讓我很無奈。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有趣,可以用比特幣當作稿費以給我一些鼓勵。
我的比特幣錢包地址 my bitcoins wallet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有趣,可以用比特幣當作稿費以給我一些鼓勵。
1LSWZGc524WXnnANaPoL5oo8yo4DbAx1RA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