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與對抗」的題材吸引著我的目光,我想這源自於心靈上的不安定,對未來與希望的徬徨,盼藉此強化自己在環境愈趨嚴苛的環境下,還有克服一切困難的的勇氣。
究竟在什麼時候?信任變成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究竟在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懷疑已知的訊息係由謊言包裝而來。我們還能相信什麼?還有什麼值得我們相信?
這是黏絲又遲遲不斷的酸楚。
這個社會的價值,鼓勵我們追夢,就連出國渡假打工,也稱之為「壯遊」。然而,因為是追「夢」,不免要染些戲劇性的色彩。它的過程有著固定的公式:那就是追夢者具有充沛的資源,但他卻毅然決然地捨棄,並脫離舒適的環境,心中滿懷熱情與希望,歷盡千辛萬苦,接受不斷的挑戰和磨練,最後實現了目標,成為一名無懼艱難的勇者。
可是,大部分人的故事卻不是這樣。現實是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受到擠壓,資源越來越少,與其等死,爲了生存下去,不如冒險一搏,那怕摔的遍體鳞傷,也要尋求翻身的機會。對他們而言,這才是真正的夢想。
最近的社會氣氛就是如此。
總覺得這個國家有窮途末路的跡象,不再帶給人民信心,種種的作為都在告訴我們一個訊息:「不這麼做我們就要滅亡了」,老是採用恫嚇的方式要人民和它站在一塊,幫它的政策背書,當有異議人士質疑時,就用很像理由的藉口卸責,但最令人感到無法忍受部分的是,它說故事的技巧很差,粗糙到讓人無法相信。
無奈久了,就會冷漠;冷漠久了,就會感到憤怒。
正義有時候會變成傷人的利器,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群眾運動有時候會變成民粹,因為容易受到集一思考和團體極化的影響。然而,情緒是一種個體受到刺激的身心反應。當大家都爲某項事物感到不滿和憤怒時,這就是一種不需要串聯的普遍情感。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洪仲丘事件發生後,人民會主動串聯起來表達訴求。因為這事件貼近我們的生活,所以能夠以同理心投射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發地去尋找出路,搏一個「翻身」的機會。
究竟在什麼時候?
活著變成虛無縹緲的幻想;
究竟在什麼時候?
我們開始懷疑生活由謊言包裝而來。
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還有什麼值得我們相信?
世界真是無比仁慈!
讓我們渴望追求夢想。
世界真是無比仁慈!
讓我們渴望追求夢想。
我要活下去,成為無懼的勇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