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五味醬: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社群網路是許多人情緒的出口

這兩天,突然看到我曾去特訓的早餐店前老闆在facebook發了這樣的文章。

他會有這樣發文的舉動也不奇怪,因為他是很仰賴臉書同溫層心靈肥料的人,因此,不管所有大小事、挫折或情緒不滿,他都會大喇喇的全部放在臉書上,要朋友們嘴巴為他出一口氣、讚聲。只是,這次的狀況,會讓我覺得這樣的主觀評斷事項,適合讓大家來公審嗎?



因為我BLOG人煙稀少,所以我就只把前老闆名字蓋住,截圖直接放上來(應該是不太容易有那種超閒的好事者去找到他並批判他吧!),比較好做一個概述。


從老闆的發文內容來看,「工作三年」、「一次兩個離職」這些敘述,只要曾經到過它們店裡比較相熟的客人或是老闆的朋友,都猜得出來他說的是哪兩位員工(連我都猜出來了),所以,他發文後段的「敬告各位大老闆,若要用此二人,務必再三思」,多少就有斷這兩個員工將來生路的意味在。更別說,前老闆一推的同溫層朋友不停留言與他互動增加這篇文章觸及率這件事了。

人情留一線不如不相見

其實,我沒有「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概念,若真的搞到翻臉,那就是一輩子都不再有交集,落得一派輕鬆(這是個停損的概念)。但是,我倒可以說說我們店工讀生的例子。

H,他一上大學就來店裡打工,家境清寒(老爸欠債跑路去了)。因為他唸的科系屬於爆肝的科系,再加上心性不定(才小大一),什麼活動跟聚會都想參加(睡眠時間根本不夠),所以來上班的時候遲到或直接沒來上班是常有的事。由於Mr.ChIld不斷對我施加壓力叫我不要再用H,再加上他常常不正常到班造成營運困擾(我也快受不了了),所以我決定跟他直接聊聊生活目標這件事。

我和H說:「我有一個小阿姨,她上大學後也是打工,去bub打工到變成店長,到最後他連學校也都沒有什麼再去了。大學畢業後,她一從總經理秘書,跳到房地產開發,現在則在加拿大做註冊組的主管。」
「這是她的選擇,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你現在剛上大學,什麼社團活動,或是同學邀約,你都想去,都想參加,這是正常的,但是,現實的狀況是,你一定要打工作為你的收入來源。這就是現實。你必須要有所取捨,不能什麼都想要。」
「你知道我講的意思嗎?」他說他知道。

我花了很多時間了解H的生活狀況,一路從建議他換室友(他的室友認對他打工訂鬧鐘卻起不來這件事打擾到他們)、得知他轉語文教育系的決定(因為跟老師吵架),選擇搬出宿舍住校外,身體跟精神狀況漸漸變好(睡眠品質變好了),到現在工作十分認真賣力。

當然,在這轉變過程的中間,也不是沒有風波。寒假時,我們介紹那H去Mr. Child弟弟的店打工,可是傳來的評價卻很差,連帶地,Mr.Child家人也一起施壓要我不再用他。但是,他在別的場所評價差,在我這卻認真負責,憑什麼要我不要用他?這是兩碼子事耶!所以我決定把所有的壓力全部擋下來,一如往常的,專注解決自己店裡的問題就好。至於別人家的店,干我屁事!

Mr.Child覺得我對H偏心。坦白說,我不這麼認為。對於員工犯錯的饒恕與究責,或是判斷這個人不適合這份工作,我會純粹以成本與收入的方向來看待,如果員工的貢獻程度遠大於犯錯程度的話,何必要對他窮追猛打?更何況,聽得進去就是會聽,聽不進去的說再多也沒有用。我們只要創造員工能夠快樂工作的環境,並塑造員工要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就好了。但我也要說說真心話,如果不是H反應及分析狀況的能力明顯比其他人高出許多,我也不會給他那麼多次機會,並花費這樣大的心力,去解決各式各樣的難題,幫助他生活上軌道。

最後。我認為,員工適不適任這份工作的問題?主管與老闆要有判斷的能力,並要擁有「即早」斷捨離的決心。雖然心受了委屈,很想昭告天下:「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或「相逢何必曾相識」?但自己做的要自己擔,別說員工,老闆也是一樣(會弄到這麼難看,老闆你自己也要負責)。別喳呼取暖了,沒意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