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丹‧布朗 譯者:尤傳莉 出版社:時報文化
首先我必須要招認,我還沒看過「達文西密碼」,以更精確的說法來表示,我僅看過那本書的前四、五頁左右,因為我覺得原文書比較便宜硬是買了英文版,結果到現在都還沒看完。
記得應該是高二的時候,在某次下課同學向老師提問「反物質」的事情,這是我對「它」的第一次接觸,因為沒有概念(我高中覺得化學根本就是天書,每次期考都像在找碴一樣。) 斷斷續續聽到什麼相反的世界,以為我同學又在跟老師聊什麼怪力亂神的東西 (因為我那位同學真的很喜歡講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單純認為反物質就是相對的那一個,我想當時我的觀念應該比教接近書中的神學觀念。
看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反物質就是電荷相反的物質喔!而且還具有強大的威力。這樣看,如果以後技術成熟的話,將這能量轉變為電能,就可以解決未來能源短缺的問題了,不過爆炸威力這麼驚人,控管也是一個問題,這就又回歸到了作者提到的─威特拉父女究竟是造了幫助人類的工具?還是造就了極具毀滅性的武器?說來還真諷刺,念食品科學系以化學相關學科佔大宗的我居然是看了非主修理工相關的作者的書才知道這些東西,不過這也說明了作者很用功,他的確下了一番苦心研究科學與宗教的相關領域。
我看到麥斯米倫‧寇勒去撬李歐納杜‧威特拉抽屜的時候就猜出主謀者是誰了,因為這故事劇情比較符合一般基本的偵探小說公式,再加上作者給的線索很充足,分析種種發展對誰有利,就可輕易發現到底誰才是幕後黑手(不錯嘛!沒有像其他驚悚小說一樣把讀者當笨蛋耍)。優點:容易閱讀。不過,我覺得後面劇情發展還是有點芭樂,我認為,如果丹‧布朗不要把父子關係浮出檯面又加以強調就好了,這樣還不會讓人覺得像肥皂劇一樣。
看完的第一個想法是,兼具白描與情節。一般來說,如果要強調美學的話,整本書的內容視野就會變岝,最好的例子就是「金閣寺」;如果要強調劇情及因果關係的話,又往往會忽略對景物的刻劃,在這兩者間,作者做了很好的平衡處理,既不拖泥帶水,主角也不會像個聒噪的喜劇演員,丹‧布朗的確是個技巧高超的說書人,我終於了解為什麼「達文西密碼」一書會如此熱賣。
除了就當下看書的樂趣之外,另外讓我去思考的─「信仰」其實是一件瘋狂的事,不論你信的是宗教還是科學,過於狂熱總會導致走火入魔。說來真巧妙,也許是上帝的安排(假借一下吧!其實我是無神論者。),發展了「宗教」和「科學」這兩個相對的東西,互相制衡,彼此牽制,避免人類在追求真理時走錯了岔路邁向地獄之門。
國內小說缺乏的就是題材多變性,就我印象中我唯一看過與科技做結合的中文小說就是文旦的作品,不過我是看她第一本皇冠小說比賽的「二四俱樂部」,其他我就沒有繼續追下去了。也許是第一本創作小說的關係,劇情的舖呈不是很吸引人,有些小線索出現的太早了,不過我想她在繼續寫下去的話,應該是會有不錯的代表作出現。
台灣的食品、生物、醫藥相關科學在全球算前幾名,相關資料很多,在小說題材方面應該是有不錯的發展空間,我認為中文小說不應該只有百分百的言情跟懷傷。
首先我必須要招認,我還沒看過「達文西密碼」,以更精確的說法來表示,我僅看過那本書的前四、五頁左右,因為我覺得原文書比較便宜硬是買了英文版,結果到現在都還沒看完。
記得應該是高二的時候,在某次下課同學向老師提問「反物質」的事情,這是我對「它」的第一次接觸,因為沒有概念(我高中覺得化學根本就是天書,每次期考都像在找碴一樣。) 斷斷續續聽到什麼相反的世界,以為我同學又在跟老師聊什麼怪力亂神的東西 (因為我那位同學真的很喜歡講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單純認為反物質就是相對的那一個,我想當時我的觀念應該比教接近書中的神學觀念。
看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反物質就是電荷相反的物質喔!而且還具有強大的威力。這樣看,如果以後技術成熟的話,將這能量轉變為電能,就可以解決未來能源短缺的問題了,不過爆炸威力這麼驚人,控管也是一個問題,這就又回歸到了作者提到的─威特拉父女究竟是造了幫助人類的工具?還是造就了極具毀滅性的武器?說來還真諷刺,念食品科學系以化學相關學科佔大宗的我居然是看了非主修理工相關的作者的書才知道這些東西,不過這也說明了作者很用功,他的確下了一番苦心研究科學與宗教的相關領域。
我看到麥斯米倫‧寇勒去撬李歐納杜‧威特拉抽屜的時候就猜出主謀者是誰了,因為這故事劇情比較符合一般基本的偵探小說公式,再加上作者給的線索很充足,分析種種發展對誰有利,就可輕易發現到底誰才是幕後黑手(不錯嘛!沒有像其他驚悚小說一樣把讀者當笨蛋耍)。優點:容易閱讀。不過,我覺得後面劇情發展還是有點芭樂,我認為,如果丹‧布朗不要把父子關係浮出檯面又加以強調就好了,這樣還不會讓人覺得像肥皂劇一樣。
看完的第一個想法是,兼具白描與情節。一般來說,如果要強調美學的話,整本書的內容視野就會變岝,最好的例子就是「金閣寺」;如果要強調劇情及因果關係的話,又往往會忽略對景物的刻劃,在這兩者間,作者做了很好的平衡處理,既不拖泥帶水,主角也不會像個聒噪的喜劇演員,丹‧布朗的確是個技巧高超的說書人,我終於了解為什麼「達文西密碼」一書會如此熱賣。
除了就當下看書的樂趣之外,另外讓我去思考的─「信仰」其實是一件瘋狂的事,不論你信的是宗教還是科學,過於狂熱總會導致走火入魔。說來真巧妙,也許是上帝的安排(假借一下吧!其實我是無神論者。),發展了「宗教」和「科學」這兩個相對的東西,互相制衡,彼此牽制,避免人類在追求真理時走錯了岔路邁向地獄之門。
國內小說缺乏的就是題材多變性,就我印象中我唯一看過與科技做結合的中文小說就是文旦的作品,不過我是看她第一本皇冠小說比賽的「二四俱樂部」,其他我就沒有繼續追下去了。也許是第一本創作小說的關係,劇情的舖呈不是很吸引人,有些小線索出現的太早了,不過我想她在繼續寫下去的話,應該是會有不錯的代表作出現。
台灣的食品、生物、醫藥相關科學在全球算前幾名,相關資料很多,在小說題材方面應該是有不錯的發展空間,我認為中文小說不應該只有百分百的言情跟懷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