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掃墓記事

隨著世代的更迭,祭祖的形式也慢慢的轉變,起初我也沒有發現,直到我家喵仔被我抓到把明天埽幕要拜的蛋糕吃了一個洞我才意識到(當然,喵仔被我扒了幾下,從此我決定不要再帶他進我爸媽的家門裡)。
什麼時候拜拜出現了蛋糕?祭拜的東西不像往常一樣大魚大肉,而是越來越簡約,只剩下必要的幾項蔬果及象徵性的豬肉和全雞。
這次的主祭者換成我爸這輩了,是爸爸的堂哥。而我們家我爸這輩已經很少拜拜了,更別說我,有時候大年初一都忘記拜,只剩下阿婆有在注意大節日拜拜,所以當阿伯(爸爸的堂哥)被要求要請祖先駁杯吃飯的時候,他說我不會唸,急忙看有沒有上一輩的救兵來唸祭文(伯公那輩的也說不會唸),這樣推來推去的畫面,令人發窘,我和我爸在後面手掌合拜一直拚命偷笑(我爸笑的超誇張)。
爸爸他們的觀念比較新潮了,不信鬼神,生死的一些玩笑可以開,沒有什麼禁忌,所以當堂叔踩在屋頂(土堆)上灑黃紙,阿伯感到不敬且不悅罵說:「如果是我的話,我早就一腳把你踹下來了!」我心裡是一陣驚呼:「沒想到大伯那麼保守。」
「等到換你來拜的時候,你也要準備這麼多嗎?」我ㄧ邊拿著香問說。
爸爸回了一句:「祭而豐不如養而薄。」他說的很實在。

拜完另一座墓要回原本那座燒金紙的途中,我和叔叔、爸媽他們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走過ㄧ個涼亭我說:「以前我們在這邊打躲避球說,是吳昇平帶我們來的。」
叔叔說:「你們有來這邊玩躲避球喔!吳昇平的墓就在那邊。」他指著一個方向。
吳昇平是我們國中的公民老師,他對我們很好,上課對我們這些皮皮的死小孩都不會發脾氣,還會帶我們出來玩遊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帶我們來公墓聊天、玩躲避球(關山的公墓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有經過規劃,有涼亭和步道,很像公園,早期有很多三層樓高的桃花樹,幾乎形成樹林,風景很漂亮,可惜因為多人風水的迷信將樹給推倒了),但是我二年級還是三年級的時候因為心肌梗塞過世。
我沒打算過去看一下,我知道我記得他教書的樣子。

燒金紙對我來說一直是件大工程,每次都是衣服髒了,被煙感動到痛哭流涕不已。我以為這樣的習俗會漸漸消逝,沒想到我工作後發現金紙的用量似乎只有增沒有減,每個農曆初一十五一定拜拜,是因為社會的價值觀與人與人的交流逐漸式微的緣故嗎?為何對自己不再有信心?而去尋求神鬼宗教的心靈治療,電視上如此之類的節目也是一個一個的開,更扯的是連國策顧問居然也有宗教"大師",不問蒼天問鬼神的境界,似乎有點過了頭。
「祭而豐不如養而薄。」只有活著的人才有能力改變。

留言